導讀: 新加坡衛生部6月21日表示,在新加坡發現首例猴痘境外輸入病例。該確診病例為一名42歲英國籍男子,是一名空乘人員,目前在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接
新加坡衛生部6月21日表示,在新加坡發現首例猴痘境外輸入病例。該確診病例為一名42歲英國籍男子,是一名空乘人員,目前在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接受治療。衛生部已追蹤到13名密切接觸者,其將接受21天的隔離觀察。
衛生部表示,這名確診的空乘人員曾于6月15日至17日在新加坡停留,19日又入境新加坡,并在20日確診猴痘,目前情況穩定。
韓國防疫部門6月21日通報,韓國當天發現一例猴痘疑似病例從仁川國際機場入境韓國,這例疑似病例已于當晚21時40分左右送往醫院接受隔離治療。
韓國疾病管理廳于5月31日決定將猴痘預警級別提升至“關注”級,還將猴痘指定為乙類法定傳染病,采取疑似病例申報、流行病學調查、指定治療機構和隔離應對等措施。
新聞多看點
今年5月以來,世界多個非流行國家報告了猴痘病例,且存在社區傳播。
天津市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天津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控制所副主任醫師高璐為您解讀
什么是猴痘病毒?
傳播途徑有哪些?
一起了解
↓↓↓
什么是猴痘?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onkeypoxvirus,MPXV)感染所致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猴痘病毒(MPXV)歸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是對人類致病的4種正痘病毒屬之一,另外3種是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1958年,猴痘病毒作為獼猴屬食蟹猴的病原體首次得到鑒定,并因此而將該病毒命名為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是如何傳播的?
主要傳染源為感染猴痘病毒的嚙齒類動物。靈長類動物(包括猴、黑猩猩、人等)感染后也可成為傳染源。
猴痘病毒經黏膜和破損的皮膚侵入人體。人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和飛沫傳播,接觸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還可通過胎盤垂直傳播。尚不能排除性傳播。
哪些人容易感染猴痘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
猴痘病毒的潛伏期是幾天?發病早期會出現哪些癥狀?
潛伏期多為6-13天,最短5天,最長21天。發病早期出現寒戰、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可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癥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淋巴結腫大。發病后1-3天出現皮疹,皮疹首先出現在面部,逐漸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離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較軀干更為多見,皮疹數量從數個到數千個不等。
具有以下流行病學史且出現上述臨床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并告知相關旅居史、接觸史:
發病前21天內有境外猴痘病例報告地區旅居史;
發病前21天內與猴痘病例有密切接觸;
發病前21天內接觸過猴痘病毒感染動物的血液、體液或分泌物。
來源:綜合央視新聞客戶端、健康天津
原標題:警惕!猴痘病例已輸入亞洲!猴痘是個啥“痘”?解讀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