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湖北武漢市武昌區衛生健康局11日通報,武漢大學一學生被診斷為霍亂。疾控部門專業鑒定指出:該病例的血清學凝集試驗為O139陽性,診斷為霍亂,毒力基因陰性。有
湖北武漢市武昌區衛生健康局11日通報,武漢大學一學生被診斷為霍亂。疾控部門專業鑒定指出:該病例的血清學凝集試驗為O139陽性,診斷為霍亂,毒力基因陰性。
有網友留言提問:毒力基因陰性是什么意思呢?
從字面意思看,疾控部門對造成霍亂的菌株進行了基因檢測,結果為“陰性”,意味著這一菌株不存在毒力基因,那為什么它還能導致患者腹瀉呢?血清學凝集試驗為O139陽性又是什么意思?科技日報記者就此聯系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郭威答疑釋惑。
毒力基因是啥?
基因的命名基本上和它編碼蛋白質的功能相關。此次衛生部門報告的毒力基因中的“毒力”指的是霍亂弧菌的霍亂腸毒素。毒力基因就是編碼霍亂腸毒素的基因。
“霍亂腸毒素是霍亂弧菌中最主要的致病因子,而且是目前已知的導致腹瀉的毒素中毒性最強烈的毒素。”郭威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如果感染的菌株有此毒力基因,細菌會分泌出霍亂腸毒素去攻擊患者的腸粘膜細胞,細胞就會不斷分泌液體,胃腸道像“開閘放水”一樣排出大量液體;如果感染者得不到及時補水,會導致機體嚴重脫水。
可想而知,被帶有毒力基因的霍亂弧菌感染,患者的臨床癥狀就會非常重。“大量細胞脫水壞死,還會導致一些嚴重并發癥,包括腎功能衰竭、高鉀血癥、心律失常等等,不及時救治將危及生命。”郭威說。
陰性就是“無毒”嗎?
那么,霍亂弧菌的毒力基因不存在,就無毒嗎?并非如此。
“霍亂弧菌還會分泌出其他對人體有害的物質,比如內毒素,溶血素、血凝素等。”郭威說,尤其內毒素在致病方面的作用應引起重視,也有報道嬰幼兒感染后導致敗血癥、腦膜炎的案例。
“不過大多數患者,在補水及時的情況下,不使用抗生素殺菌也可以康復。”郭威強調,雖然是細菌感染性疾病,但治療霍亂最關鍵的是補液治療,補液做得不好,患者可致命。抗生素治療僅可縮短療程、減少腹瀉次數,是液體治療的輔助治療手段。因此,不主張濫用抗生素。
毒力基因的“暗語”
那么,為什么疾控部門格外關注“毒力基因”,強調它陰性呢?原來,毒力基因背后藏著專業“暗語”。
“毒力基因最大的意義不是回答癥狀問題,而是細菌傳播力的問題。”郭威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毒力基因陰性,意味著它很難造成大流行。
毒力基因是有著流行病學意義的,陰性意味著傳播力很低、流行可能性小,如果檢出陽性,則意味著有可能導致大流行,防控措施就需要更加嚴格了。
為什么毒力基因和傳播力有關?
2003年《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的一篇綜述性文章顯示,霍亂弧菌根據其O抗原分群,目前已知至少有206個霍亂弧菌血清群(可以想象成不同的弧菌家族)。
O139沒有出現之前,O1是唯一引發過大流行的“家族”。而且,引發流行與毒力基因陽性從來都是同時出現。
1992年,孟加拉國發生感染10萬余例患者的霍亂流行,其中分離到124株毒株卻不是O1。
“霍亂弧菌有鞭毛,就像小發動機一樣,在暗視野鏡檢中,會不停地跑,運動力特別強,但只要加入對抗該血清群的凝集血清,‘馬達’就被鎖死,動彈不得。”郭威說,不同血清群對應的抗血清不同,因此可以用來初步分辨霍亂弧菌屬于哪個“家族”。
人們發現孟加拉國引發流行的菌株加入O1對應的凝集血清后還能跑。一種既引發流行又不是O1的新菌株就此被發現。前述論文評價道:非O1血清群不會引發大規模腹瀉爆發的觀念被打破了。
盡管新的O139出現,但它還遵循擁有毒力基因才會大范圍流行的規律。
“從邏輯上也很好理解,毒力基因陽性的細菌可分泌霍亂腸毒素,可導致嚴重腹瀉;更多排泄物排出越容易污染環境和水源,可導致后續更多的感染。”郭威說,這與植物的“播種”能力很像,有散播能力就導致大流行,散播能力差就只導致極個別感染。因此,毒力基因的有無是決定霍亂能否大流行的關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