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隨著“低頭族”不斷增加,一批打著“看視頻、走路都能賺錢”噱頭的賺錢類App頻繁出現,借此吸引用戶下載安裝。然而,這些賺錢App是否真的賺錢?其中是否有貓膩?
隨著“低頭族”不斷增加,一批打著“看視頻、走路都能賺錢”噱頭的賺錢類App頻繁出現,借此吸引用戶下載安裝。然而,這些賺錢App是否真的賺錢?其中是否有貓膩?據調查,不少賺錢App從注冊使用到現金提現,整個過程費時費力,一不留神,還可能掉入陷阱。另外,此類App存在泄露個人信息的風險,不容忽視。
看500次視頻才賺10元
“看個視頻就能把錢掙了”“走走路就可以領錢了”。在家過上退休生活的肖女士在看短視頻時,經常能見到植入這類賺錢App的廣告,聲稱利用零散時間在手機上進行簡單操作就可獲取一定回報,這一誘惑不禁讓她心動。
肖女士在手機上下載了三個賺錢App,根據不同平臺規(guī)定,看視頻、走路、做任務等都可以換取金幣,進而提現。“一開始以為刷到幾千金幣挺容易的,后面發(fā)現10000個金幣才能兌換1元錢?!毙づ拷y(tǒng)計了下,每天走一萬步才賺到700多個金幣,看視頻短則十幾秒,長則三五分鐘,三個軟件輪流著看,也至少要看四五百分鐘才賺到1至2元錢。而且隨著提現的金額越來越多,賺錢的門檻也越來越高,相同時間內賺取的金幣越來越少,“錢變得越來越難賺”。
在廣州上班的張然(化名)曾下載過一款資訊軟件,看新聞時頁面不斷跳出“再看一分鐘可以領xx元”的廣告,但實際上看十幾分鐘也就積累了幾毛錢,并且推薦的內容質量很差,最終選擇“卸載了之”。
記者在互聯(lián)網搜索關鍵詞“賺錢App”發(fā)現,各種廣告鏈接層出不窮。有的App為了躲避監(jiān)管,不在正規(guī)的應用商店上架,而是選擇在網絡上發(fā)帖,通過鏈接下載。另外,很多App還設置了看似豐厚的推薦獎勵,與看視頻、走路、做任務賺錢相比更是輕松不少,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各式各樣的賺錢App進行病毒式的推廣。深圳市市場監(jiān)管局近日發(fā)布的廣告監(jiān)測數據也顯示,這種“網賺類”廣告在深圳去年下半年監(jiān)測到的所有廣告中占比13.8%,這些廣告中宣傳用語涉嫌違規(guī)的占比高達62.3%,并且投放量呈逐月遞增的趨勢。
那么,下載這些App是否真的就能賺錢呢?具體操作上,以某賺錢App為例,廣告號稱看視頻立馬提現10元,還能免費抽獎,營造出一種很快就能提現的錯覺。但實際上,記者每次觀看30秒以上的視頻,才獲得0.02元,而平臺規(guī)定提現至少需要10元,意味著至少觀看500次才能提現,多數還是廣告之類的內容。有的App則需要達到所設定的“等級”“步數”等目標后才能提現,提現道路上設置了重重阻礙。
越來越多中老年人熱衷
據了解,有不少中老年人沉迷于刷手機做“任務”賺錢,他們不是在家?guī)?,就是退休后有大量閑暇時間,且對于網上信息難辨真?zhèn)?,不善使用智能手機,通常又把錢看得很重。
今年50多歲的張姨告訴記者,身邊有好友曾推薦她下載某視頻極速版App,因推薦后有豐厚獎勵,現同齡的親朋好友基本下載過各式各樣的賺錢軟件,利用空閑時間賺錢。而對于是否輸入過個人信息、怎樣綁定微信賬號、如何注冊登錄等,張姨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都是別人手把手教我做的?!?/p>
浙江省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員高艷東認為,中老年人之所以熱衷于玩賺錢App,原因在于空余時間較多,刷手機軟件便能賺零花錢,對其而言是較好的一種消遣方式,但相比年輕人群體對個人信息的嚴格保護,中老年人群體接觸智能手機時間短,缺乏自我防護意識?!皻w根結底是精神生活相對匱乏,社會對中老年人群體的關心不夠。”
警惕個人信息泄露
除了獲得的回報與付出的時間精力不成正比,使用這種App一不小心還可能帶來種種負面效果,甚至個人信息也被泄露。小軒(化名)告訴記者,下載某賺錢App之后,開始頻繁接到騷擾電話,內容大多與網貸或“刷單”相關。肖女士曾玩過某款猜成語的賺錢App,因不熟悉這類軟件,點擊某個選項后,莫名其妙地被扣去20元。事后她回想,應該是App綁定了個人微信賬戶才導致,至于什么時候綁定,怎樣綁定,自己早已回想不起來了。此后因微信賬號便是手機號碼,她更是頻頻收到廣告短信。
記者調查發(fā)現,個人信息收集往往出現在金額提現這一步,平臺需要綁定個人支付寶、微信賬戶,還獲取用戶姓名、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剛開始注冊登錄該App時,也會跳出頁面提醒,使用過程中將收集用戶提供的信息用于保障產品的正?;A運行,只有同意后才能使用。
此類App或涉嫌傳銷、虛假宣傳
另外,不少賺錢App刻意夸大賺錢效果,存在虛假廣告宣傳之嫌,設置豐厚的獎勵推廣,也引起法律界人士探討。
號稱可以通過走路賺錢的“趣步”App,在2019年就因涉嫌傳銷、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行為被立案調查。因此,有業(yè)內人士認為,賺錢App利用一些用戶在獲得利益后還會向周圍的親屬、朋友推薦,推薦成功后給予一定的獎勵,存在使新、老用戶之間構成上下層級的現象,涉嫌傳銷,一定程度游走于監(jiān)管的灰色地帶。
那么這種獎勵模式是否與傳銷的構成要件相似?廣東國鼎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公益律師廖建勛認為,一些賺錢App通過推薦新會員下載會有相應報酬,確與傳銷有相似之處,但不一定能夠成立。傳銷涉及三個層級才成立,而有些App通過推薦下載只涉及兩個層級,則還不能構成傳銷行為?!暗绻袨樯嫦訕嫵蓚麂N的話,則會受到相應的行政處罰,還可能會被追究刑事責任?!绷温蓭煼Q,如果消費者認為該賺錢App的行為涉嫌構成傳銷,可向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進行舉報,由市場監(jiān)管部門進行調查和處罰。
廖律師認為,如果這些賺錢App本質是誘導消費者下載,實則變相發(fā)放廣告,說明存在欺騙行為。其次,一些App所宣稱的玩游戲、走路就可輕松賺錢,但實際操作下來并不容易,那么顯然也是誤導消費者的行為,構成虛假廣告。市場監(jiān)督管理部門可對此實施行政處罰,情節(jié)嚴重的,還可能構成虛假廣告罪,將追究刑事責任。
網絡安全專家何展強表示,用戶尤其要警惕從非正規(guī)的應用市場,只通過網絡鏈接便可自行下載的App?!叭绻粋€App連正規(guī)的渠道都沒有的話,有很大的風險,這是一個常識問題?!保〒段錆h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