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流言: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被蚊子吸血”黃金季,大家以一種無奈到極致便是幽默的態度再次啟動了全民挨咬調侃狀態。夏天的其他方面有多么美好,蚊子的存在就多讓人氣惱!而我
流言: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被蚊子吸血”黃金季,大家以一種無奈到極致便是幽默的態度再次啟動了全民挨咬調侃狀態。夏天的其他方面有多么美好,蚊子的存在就多讓人氣惱!而我們被蚊子叮后,其實每個人的反應是不一樣的。
真相:
我們經常說“哎呀被蚊子咬了個包”,其實嚴格來說,這個“咬”字用的并不準確,因為蚊子沒有牙齒,并不能完成“咬”這個動作。蚊子吸血的具體過程是:將刺吸式口器刺進人體皮膚引起損傷,刺吸血液的同時還向人體內分泌唾液來防止血液堵塞蚊子的口器,它們的唾液中含有能夠抑制血管收縮、血液凝結和血小板聚集的多種化學物質。這些注入人體內的“蚊子口水”,會引起局部的過敏反應,使免疫細胞聚集,釋放組胺和多種細胞因子,這些組胺和細胞因子會使血管擴張、血管通透性增加、局部組織水腫、引起瘙癢和局部炎癥反應。
圖蟲創意
因為每個人的免疫系統反應的強弱不同,所以對蚊子叮咬的反應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可以毫無反應;大多數人被蚊子叮后,皮膚會出現紅斑、丘疹、風團并伴有瘙癢;而一些過敏體質的人在被蚊子叮咬后,周圍的皮膚會釋放大量的組胺和細胞因子,從而引起超乎常人的反應如水皰、斑塊、瘀斑、腫痛等,并且持續很長的時間才能消退。另外,搔抓也會使局部組胺過多地釋放,增多的組胺引起更嚴重的反應,這也就是為什么越抓越癢、越抓越大、越抓好得越慢的原因。
上一篇:野外的蚊子更毒?
下一篇:鋰電池使用不當會導致電瓶車爆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