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前兩天我剛吃完飯,正在用卷紙擦嘴,旁邊同學看到后略微尷尬地發出了善意提醒:“卷紙是用來上廁所的,不能用來擦嘴,擦嘴要用抽紙&rd
前兩天我剛吃完飯,正在用卷紙擦嘴,旁邊同學看到后略微尷尬地發出了善意提醒:“卷紙是用來上廁所的,不能用來擦嘴,擦嘴要用抽紙”。聽到后我大吃一驚,抱著懷疑的心態開始查閱資料,想看看卷紙和抽紙到底有何不同,也想看看這幾年,真的是我用錯了嗎?
從表面上看,卷紙和抽紙只是紙張形態不同。但作為工業產品,卷紙和抽紙都是企業嚴格按照相關標準生產出來的,所以要想深入了解它們的區別,就需要查閱背后的生產標準。
市場上卷紙普遍依據的標準是GB/T20810-2018《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下文簡稱“卷紙標準”),而抽紙大多是GB/T20808-2022《紙巾》(下文簡稱“抽紙標準”)。
大家對標準的名稱可能不太熟悉,在這里簡要介紹一下:
標準中的“GB”是“國標”的拼音首字母,即“國家標準”的意思;
“T”是“推”的拼音首字母,即“推薦”的意思;
“20810”和“20808”是標準的順序編號;
最后的“2018”和“2022”是標準的發布年份,標準一般也會不定期更新。
大家沒有看錯,這兩份標準都是推薦性國家標準,并不是強制性的。
不過國有國法,行有行規,出于審批、銷售等多方面的考慮,生產廠家普遍會遵循這些標準,在最后的產品上也會予以注明。這些標準都是公開發布的,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自行查閱。
卷紙(左)和抽紙(右)產品上的標準說明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設計用途不同
或許有些出乎大家的意料,其實卷紙標準在第一章就明確指出適用對象是廁用衛生紙,還規定這種紙的包裝上應標注“廁用”字樣,如下圖所示。
不過因為標注字樣太小,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注意過。
卷紙產品上的“廁用”說明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相比之下,抽紙標準的第一章則寫明了適用對象是餐巾紙和手帕紙等,顯然更加貼合我開頭時快樂干飯的場景。
從這些表述也可以看出,卷紙被設計出來的初衷就是為了廁用,而抽紙才是“一心一意”地扮演著餐巾紙的角色。
造紙原料要求不同
談到造紙術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它是我國偉大的四大發明之一,對人類文明的進程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東漢時期蔡倫改進了造紙術,用樹皮、麻頭及敝布等原料造紙,物美價廉,大大促進了紙的傳播與使用。
其實直到今天,常用的造紙原料(紙漿)和古人的也差別不大,分類如下圖所示。利用紙漿中的纖維,造出有強度有韌性的紙張。
紙漿分類圖片來源:作者自制
一般認為原生木漿質量最好,原生非木漿次之,而回用漿的質量最差。卷紙標準允許用原生漿或回用漿,原生漿卷紙按質量可分為優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優等品最好,合格品最次);而抽紙標準則要求必須為原生漿,普通型可分為優等品和合格品。
不過大家看到這里不用太擔心,在實際商品中,多數品牌卷紙的原料均注明為“100%原生木漿”,質量應該是有保障的。此外近來還有商家宣傳純木漿,在這里需要提醒大家,純木漿和原生木漿不同,原生木漿是從天然木材而來,而純木漿可能包括回收的二手木漿。
商品紙漿和質量說明圖片來源:作者拍攝
微生物要求不同
生產標準上,卷紙的細菌菌落總數不得超過600CFU/g,而抽紙不得超過200CFU/g。CFU是“菌落形成單位(colony-formingunit)”的意思,“600”和“200”可以理解為培養皿上的菌落數量。
看到這里有讀者可能有疑問,“細菌菌落總數”聽著有點奇怪,為什么不用“細菌數量”呢?其實倒也不是研究人員不想用,主要是細菌實在太小太多了,不可能通過肉眼一個一個數清楚,這也讓研究人員犯了難。
后來有人想到細菌生長時往往以自己為中心發展成一個聚落,每一個聚落都表示這里一開始至少有一個細菌,所以就用培養一段時間后的菌落數量來表征一開始細菌的數量了。
若將紙的密度以0.5g/cm3計算,對于一節卷紙,假設長度為16cm,寬度為12cm,厚度為0.025cm,則重量為16×12×0.025×0.5=2.4g,細菌菌落總數不超過1440CFU;對于一張抽紙,假設長度為20cm,寬度為16cm,厚度為0.025cm,則重量為20×16×0.025×0.5=4g,細菌菌落總數不超過800CFU。
考慮到單節卷紙的面積一般比單張抽紙小,卷紙的用量往往會更多,故實際生活中二者的細菌數量差異會更大。當然不同紙的大小厚度各不相同,這個估算僅供參考,具體以檢測為準。
從數量上看,抽紙確實更衛生一些,不過到底衛生了多少,可能大家也缺乏一個具體的概念。我們以每個人都非常熟悉的手和手機為例做個說明。2015年成都市第三人民醫院在“全球洗手日”走進寫字樓開展細菌檢測公益項目,結果發現職場人士一只手洗手前的細菌菌落總數可達500CFU。
數字或許還不夠有沖擊力,下面放張圖,是美國生物學家TashaSturm讓剛從外面玩耍回來的兒子在培養皿上摁手印后培養出來的結果,觸目驚心。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洗手可以有效降低手上的細菌數量,成都三院在前文提到的活動中發現職場人士洗手后細菌菌落總數可降至5CFU以下。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6]
英國《每日郵報》2018年8月報道手機屏幕是藏污納垢的重災區,在手機保險公司Insurance2go的調查樣本中,三星Galaxy8每平方厘米屏幕的細菌菌落總數有100CFU,iPhone6有40CFU,谷歌Pixel有12CFU。我們以位處中間的iPhone6為例計算一下,iPhone6高138.1mm,寬67.0mm,正面面積92.527cm2。
考慮到不是全面屏設計,將屏幕面積折減到80cm2,那么iPhone6屏幕上總共有40×80=3200CFU,這還不包括手機背面等其他區域。在這里建議大家定期清潔手機,就餐時也最好放下戀戀不舍的手機,畢竟小別是為了更好的相聚。
比較下來,如果卷紙和抽紙都剛好達到標準,那么一節卷紙和一張抽紙的細菌數量差距大概相當于一只手上的細菌數量,或者1/5手機屏幕上的細菌數量。
技術指標不同
卷紙和抽紙的技術指標有多項不同,其中比較受關注的是可遷移性熒光物質、重金屬含量和縱向濕抗張強度。
“可遷移性”是指物質能通過碰觸轉移到皮膚或粘膜上;“熒光物質”主要指生產廠家為了讓紙巾顯得更白而使用的熒光增白劑,它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化合物,進入體內后可能造成危害。
人體皮膚表面有角質層,可以阻礙皮膚吸收像熒光增白劑這樣的大分子有機物,但當我們用紙巾擦嘴時,如果紙中存在可遷移的熒光增白劑,它就有可能進入口中造成健康隱患。
在生產標準中,對抽紙和使用原生漿的卷紙均已明確要求不得在紙面上檢測出可遷移性熒光物質,但對使用回用漿的卷紙未作要求,存在安全隱患。
在重金屬含量上,抽紙檢測的元素種類比卷紙多,標準也更嚴格,如下表所示:
出于用途需求,抽紙要求紙巾有較高的縱向濕抗張強度,使用時遇水后仍然比較強韌,不會到處沾上紙屑,方便擦拭嘴巴、餐桌等;而卷紙則要求較低的縱向濕抗張強度,上廁所使用后遇水快速分散,避免堵塞下水道。
我們可以做個簡單實驗證實一下,如圖所示,分別將一節卷紙和一張抽紙放入同樣的水杯中,攪拌相同時間后,卷紙被撕裂分散開來,杯中水變得渾濁;而抽紙仍然保持完整,杯中水也比較清澈。大家如果有興趣也可以自己試試。
回到一開始的問題:卷紙到底能不能用來擦嘴呢?其實通過前面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卷紙的各項指標都是圍繞著廁用設計的,如果條件允許的話,還是建議專紙專用,餐巾紙用抽紙,廁用紙用卷紙。
當然了,因為大部分品牌卷紙的質量都比較好,如果身上沒有帶抽紙,事急從權,臨時用質量好的卷紙當餐巾紙也沒有什么問題。就像香皂和肥皂,如果香皂正好用完了,偶爾也能用肥皂洗洗手。不過若是遇到街邊小餐館或者公共衛生間等提供的質量不明的卷紙時,建議還是小心為上,不要用來擦嘴。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無論是卷紙還是抽紙,都是有保質期的,一般為3年,在包裝上也有注明。過了保質期后,紙的微生物數量可能已經超過適用范圍,強度和韌性也不再有保障,此時不建議大家再繼續使用這些紙,至少不要用來擦拭皮膚(可以用來清潔桌子柜子等),以守護我們的身體健康。
作者|肖易東(中國科學院大學)張一(東南大學)
注:
1.GB/T20808-2022《紙巾》是今年剛更新發布的標準,2023年5月開始實施;
2.因為GB/T20810-2018《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和GB/T20808-2022《紙巾》都是推薦性國家標準,不是強制性標準,所以有些大牌廠家生產部分產品時可以不依據這些標準,轉而依據自己制定的企業標準,命名時通常以“企業”的拼音首字母“Q”開頭,如Q/KHBW003等。不過大家不用擔心,企業標準需報主管部門備案,不得低于強制性國家標準。
3.大家在抽紙和手帕紙的包裝上還經常會看到一個衛生標準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這是適用于多種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如口罩、一次性手套、衛生巾等)的強制性國家標準。
參考文獻:
[1]GB/T20810-2018,《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S].北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18.
[2]GB/T20808-2022,《紙巾》[S].北京: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2022.
[3]百度百科-蔡倫.
[4]微生物檢測項目計量單位:CFU與MPN的差異比較[EB/OL],https://www.huankai.com/show/35488.html,2021-08-31.
[5]王了.全球洗手日成都三醫院實驗:一只手帶500個細菌[EB/OL],https://sichuan.scol.com.cn/fffy/201510/54024295.html,2015-10-15.
[6]MargaritaNoriega.Here'showtomakeyourownbacteriahandprint[EB/OL],https://www.vox.com/2015/6/8/8744399/bacteria-handprint,2015-06-08.
[7]傅舒怡.外媒調查發現智能手機上的細菌是馬桶圈的十倍[EB/OL],http://it.people.com.cn/n1/2018/0825/c1009-30250943.html,2018-08-25.
[8]iPhone6-技術規格[EB/OL],https://support.apple.com/kb/sp705?locale=zh_CN,2021-4-15.
[9]木漿紙、竹漿紙,一字之差大不同!衛生紙,你用對了嗎?[EB/OL],http://www.hbzjy.com/content/?2283.html,2018-01-18.
[10]GB15979-2002,《一次性使用衛生用品衛生標準》[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2002.
來源:科普中國
原標題:你還在用它擦嘴?建議立即換掉!
上一篇:這份燃氣安全知識請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