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記者注意到在某社交平臺上出現了大批“開無人認領行李箱盲盒”為主題的視頻。什么叫“無人認領”呢?視頻制作者表示,這些行李箱有的是長期滯留在機場、火車站無
近日,記者注意到在某社交平臺上出現了大批“開無人認領行李箱盲盒”為主題的視頻。什么叫“無人認領”呢?視頻制作者表示,這些行李箱有的是長期滯留在機場、火車站無人領取的;有的是租客因無錢繳納房費,抵押給房主的……它們大多從某閑置物品交易平臺上淘來,價格從幾十到上千元不等。視頻中,有的人從行李箱中“淘出”了一堆二手衣服,有的人“淘出”了手機、化妝品甚至奢侈品牌項鏈,盲盒價值差距巨大,引起了眾多網友的圍觀。
無人認領行李箱真的是“無人認領”嗎?機場、火車站一般會如何處理長期滯留的私人物品?買賣雙方是否符合法律規定?這樣的盲盒,你真的敢買嗎?
機場無人認領行李箱,真的能買到?
7月30日在某視頻分享網站上,一則標題為“花1000元買來的機場無人認領行李箱!打開發現大秘密?!”的視頻引起許多人關注,點擊量高達50多萬次。
視頻中,UP主表示自己花了1000元錢,買了一只在機場長時間無人來領取的行李箱,因為行李箱帶密碼鎖,賣家表示從未被打開,因此并不知道行李箱里到底裝著什么。而盲盒的“噱頭”就在這里。
經過一系列操作,UP主在箱子里發現了許多女生衣服,還有玩具、書本、化妝品,甚至一只相機包和一張存儲卡。但最奪人眼球的是,UP主最后在箱子里還發現一條疑似某奢侈品牌的項鏈,總價值高達4萬多元人民幣。
遠遠“物超所值”的盲盒引發了許多網友的評論,但更多人對行李箱來源和轉賣的合法性產生了懷疑,“即使過了幾個月沒人要了的行李,機場有權賣嗎?賣了的錢歸誰呢?”
記者注意到,視頻中,行李箱上掛有標牌,上面寫著托運日期為2022年6月27日,來自義烏機場。而UP主在視頻中展示的拍攝時間是7月21日。一個月左右在機場無人認領的行李箱,就能流轉到二手市場上進行出售嗎?對此,記者致電義烏機場。
“我們只是接受站點,滯留的(無人認領的)行李一般保存7天,超過7天的話,我們會退回旅客的始發站。”義烏機場地勤保障部負責到達行李業務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義烏機場工作人員強調,機場不會隨便處理旅客行李箱,更不會直接進行買賣,而關于“無人認領物品”保管時間的長短,記者隨后了解到每個機場都有不同規定。
記者咨詢上海某機場的失物招領處,工作人員表示如果物品是充電寶的話,一般保管時間只有一周,普通物品保管時間是半年,貴重物品如電腦、手機、相機等的時間是一年。如果超過時期,仍然無人認領,就會交給其他部門“處理”。但至于具體怎么處理,工作人員表示并不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國內航空公司不會直接拍賣、轉賣無人認領的旅客行李。
除了機場,記者還撥打了12306,咨詢了鐵路失物招領的情況,工作人員表示一般保管時長最多為180天,逾期后通常銷毀處理。
行李箱盲盒走紅,賣家稱“能擔保還給提成”
記者注意到大多,“無人認領行李箱盲盒”都是出自某知名閑置物品交易平臺。
于是,記者假裝“買家”,與一位賣家進行了聯系。該賣家自7月22日上新以來,基本上每天都有“行李箱盲盒”賣出。
“都是來自大學校園的,有的學生出去實習,(疫情關系)回不去就不要了。”
記者詢問,里面的私人物品是否會涉及法律問題,賣家表示自己已經賣了半年多了,沒有任何問題,并稱會給記者“擔保”,“你要是拍視頻,給我們推薦,我給你提成一個40元,誰拍誰火!”
記者詢問是否有從機場流出的無人認領的行李箱。對此,賣家表示“網上的視頻都是假的”,尤其一些高檔物品,都是作者自己放進去“炒作”的。
在另一個賣家那里,記者收到了不一樣的回復。賣家表示“商品”主要來自機場、短租公寓抵押,還有一些公司重建留下的。不過從寶貝評價中可以發現,像前文視頻UP主那樣可以開出奢侈品或者高檔化妝品的人寥寥無幾,大多是二手衣物和廢棄雜物。但在網上“盲盒視頻”的鼓吹下,一些人仍然抱著“撿漏”的心理,前來體驗一把。
“偽行李箱盲盒”涉嫌欺騙
在網絡上,大家討論最多的是“無人認領的行李箱”真的可以被隨便處理嗎?尤其在未經過本人同意的情況下在交易平臺上進行出售,是否侵犯了物品原主人的權益?
上海李東方律師事務所馬斯祺律師認為,從法律角度看,買賣無人認領的行李箱盲盒的行為屬于違法行為。她指出,從物權角度來看,在航空公司辦理托運的行李顯然是有所有權人的,在未經所有權人同意或授權的情況下出售其行李箱,損害了所有權人的合法權益。
因此,機場、車站等場所在發現無人認領的行李時,應聯系相關部門,比如派出所。另外《民法典》第三百一十八條規定,遺失物自發布招領公告之日起一年內無人認領的,歸國家所有。
不過在記者的采訪中,機場、航空公司也表示,由于倉庫空間和人力有限,行李箱無人認領時間過長,通常會交給第三方進行處理。那么第三方公司擅自將行李箱進行出售,是否存在問題?
“如果第三方公司在沒有經過所有者的授權或追認的情況下,把東西處理掉了,那么也是存在侵犯他人所有權的問題,因此行李的所有權人,既可以向航空公司問責,也可以向第三方公司問責。”馬律師說。
除了“機場無人認領行李箱”讓人大跌眼鏡外,在閑置物品交易平臺上,還頻頻可以看到租客因為交不出房租抵押給房東的“行李箱盲盒”。
“法律角度上來講,在租客不能支付房租的情況下,房東留置租客部分財產的行為屬于留置,是一種法定的擔保物權,但房東不能直接變賣留置物,還是需要經過法定程序。如果租客明確表示放棄該物品的所有權,或者在租賃合同中明確約定‘逾期騰房,視為放棄房屋中物品所有權或者房東可自行處置房屋中物品’等約定的,屬于租客對自身權利的有效處分,但房東應注意保留相關證據,口頭允諾容易產生糾紛。”馬律師提醒道。
馬律師指出,如果是人為制造的“無人認領”的行李箱,以盲盒形式出售,那么消費者購買后落差很大的話,商家涉嫌欺騙,消費者可以尋求消協的幫助。
“消費者有知情權,有權利知道買的什么東西,即使不能明確知道是什么,但通過商家的描述或宣傳,應該可以大致判斷所買物品的價值是什么情況。但如果消費者看了商家的宣傳后,寄予比較高的期望,結果花錢買到的東西落差很大,那么商家就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
上一篇:醫院里有“超自然事件”嗎?
下一篇:吃播行業為何亂象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