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作者:返樸確是一項挑戰,但不必人心惶惶。今年5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關于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的最新聲明,聲明指出,截止5月26日,全
作者:返樸
確是一項挑戰,但不必人心惶惶。
今年5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發表了關于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的最新聲明,聲明指出,截止5月26日,全世界共有23個國家發現了257例確診的猴痘病毒感染病例[1]。截至發文,世衛組織的最新數據顯示猴痘已蔓延至30個國家[13]。而5月13日時,各國的猴痘病毒感染病例才開始上報、匯總到世界衛生組織,從5月13日到5月21日,報道的猴痘確診病例不過92例[2],短時間內如此顯著的病例增長,是否意味著猴痘也將如新冠一般對世界構成重大威脅?在不斷更新的猴痘感染相關信息中,我們現在對這個病毒有多少了解呢?
猴痘不是新病毒,也與猴子關系不大
猴痘對于大眾來說是一個相對陌生的名字。可經歷了兩年多的新冠疫情,很多人對新型傳染病高度緊張,時常擔心下一“新冠”就是某個之前沒聽說過的病毒。不過雖然猴痘對大部分來人來說是個極為陌生的名字,猴痘病毒倒不是一個新出現的病毒。
根據病毒分類,猴痘病毒是天花病毒以及牛痘病毒的“近親”,都屬于痘病毒。這種病毒在1958年就發現了,當時一個為實驗研究而飼養的猴群里暴發痘癥,最終分離出了一種新的痘病毒,被命名為猴痘病毒[3]。不過從之后的研究來看,猴子并非猴痘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這種病毒的主要攜帶者很可能是在非洲的一些嚙齒類動物。
不僅猴痘病毒不是一個新發現的病毒,猴痘感染人的病例也早有記錄。在1970年,西非的民主剛果記錄下了最早的人類猴痘感染病例[3]。從此,中非、西非經常有猴痘感染病例報道。例如在2017年時,尼日利亞就經歷了猴痘感染暴發,從當年的9月4日至12月9日共確診233例感染病例[4]。
即便是非洲以外,猴痘感染也時有記錄。從流行病學調研來看,過往非洲以外的感染病例,都能追溯到非洲起源,比如感染者有中非、西非旅行史等。
一個既體現了猴痘病毒的動物宿主特征,又表現該病毒流行地域特點的例子是2003年美國的暴發。當時,美國6個州共記錄47例疑似與確診的猴痘病例,截至目前仍是美國最大規模的猴痘疫情暴發。通過流行病學調查,所有感染都能追溯到接觸了寵物土撥鼠。不過這倒不是美國本土的土撥鼠突然開始攜帶猴痘病毒。進一步的調研顯示,這一批次作為寵物出售的土撥鼠曾和一批進口自非洲的動物圈養在同一個倉庫。而進口的這批約800只小型哺乳類動物,總共9個物種,6個為嚙齒類。后續檢測發現其中3種嚙齒類感染有猴痘病毒[5]。
從這一案例來看,猴痘病毒主要的自然宿主是非洲的一些嚙齒類動物,而直接或間接接觸這些動物則是人類感染猴痘的源頭。要注意的是,由于猴痘病毒有野生動物作為自然宿主,我們對它的防范不是以徹底消滅該病毒為目標,而是限制病毒向人類的擴散。
猴痘感染危險嗎?
在這次猴痘感染病例的暴發中,網上也有關于這個病毒危險性的各種描述,一些文章甚至恐嚇說猴痘病死率可達到10%,比起新冠要恐怖得多。其實這種說法是非常片面的。
目前猴痘病毒有兩個分支,一個是中非株,另一個是西非株。猴痘感染病死率的數據都是依據過往感染病例比較多的中、西非地區的歷史記錄計算的。中非株的病死率記錄下來是約10%,西非株似乎威脅更小,病死率是1%[6]。但需要注意的是,任何一個疾病的病死率都受到衛生醫療條件的影響。猴痘更是非常特殊,病死率數據主要來自醫療條件限制極大的地區。對很多地方未必有大的參考價值。像前文提到2003年美國以及2017年尼日利亞的兩次暴發,均沒有病死案例,因為這兩個國家的醫療條件優于發生較多死亡病例的中、西非地區。
至于猴痘感染的整個病程,現在已經有了非常多的數據積累。大部分感染患者的潛伏期在7-14天,不過范圍可達5-21天。潛伏期之后,感染者的初始癥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酸痛、寒顫、疲勞等[7]。
由于與天花都屬痘病毒,猴痘感染也會發展為痘癥。不過在癥狀上,猴痘與天花有一點非常不同:猴痘感染者會出現淋巴結腫大,這可以作為臨床上與天花迅速區分鑒別的證據。淋巴結腫大其實證明人體的免疫系統正在努力清除病毒感染,顯示人體免疫系統是可以有效識別、攻擊猴痘病毒的。
大部分患者在發燒1-3天后開始出現痘疹——也是痘病毒感染的標志性特征——痘疹一般從臉部開始出現,逐漸發展到全身。痘疹最終會結痂脫落,整個病程在2-4周[7]。
如果與更著名的痘病毒——天花相比,天花的致死率達到了30%,而且天花的傳染性也更強[8]。猴痘的傳播,如果從動物傳到人的角度看,接觸攜帶病毒的動物,特別是發生抓傷咬傷等是主要的轉播路徑[7]。
但我們大部分人接觸非洲的嚙齒類動物機會不多,很多人更擔心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傳播。這種傳播發生在近距離的接觸過程中。感染者痘癥中的體液,甚至是結的痂都是具有傳染性的。大部分人與人的傳播是由于接觸了感染者痘癥、結痂、體液。不過如果近距離長時間的面對面接觸,通過飛沫等途徑也有可能發生傳播[9]。
從這些傳播路徑不難看出,猴痘的傳播是基于近距離接觸,而且大部分情況是接觸了感染者的體液,這使得猴痘的傳播能力不像新冠那么強。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歷次暴發也顯示了這個病毒傳播比較局限。
這次猴痘為什么引起廣泛關注?
既然并非新出現的病原體,從病程到傳播能力等疾病特征也有不少了解,為什么在整個2022年5月,猴痘引發的關注有增無減呢?
這可能與這次猴痘感染暴發的一些“特殊性”有關。
首先,這次猴痘傳播的范圍超出了以往的暴發。以往猴痘感染往往是局限于某個國家或地區,但這次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非洲外,從歐美到中東甚至大洋洲,23個國家均有感染病例出現:
表1.非猴痘流行地區5月13日至26日上報至WHO的確診、疑似病例[1]。
由于猴痘病毒的傳播能力不是很強,因自然宿主的地理分布,感染往往集中在非洲局部。因此過往那種偶然因旅行史、動物貿易影響某個國家或少數國家的情況更為合理。突然20多個國家有感染病例,可能意味著病毒之前在未進入各國監測視線的情況下就傳播了一段時間。這是引起國際社會警覺的主要原因。
其次,佐證過往“隱匿”傳播的還有很多病例沒有直接的非洲旅行史。單純從病例數上看,非洲外257例感染并不多,而且除英國等少數國家外,不少國家病例數非常少。可是又不同于以往的暴發,這次不少國家的確診病例沒有直接到非洲的旅行史。像美國的第一例病例,有國際旅行史,可去的是加拿大旅行,在那里被感染[10]。這更讓人擔心猴痘是否之前就在非洲外有一段時間的傳播。
再者,如今歐美等國有些病例是來自本土人際間傳播,這也無疑增加了本次暴發的嚴峻性。包括英國在內的一些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不少病例出現在男性同性取向人群,英國公衛部門也提出感染者在感染期應避免親密關系,康復后8周如有親密關系建議采取保護措施[11]。
由于出現同性取向人群內的傳播,一些人開始猜測猴痘是否也會是一種性傳播疾病,不過目前尚無相關證據,比如,我們并不知道猴痘病毒是否存在于感染者的精液內。英國公共衛生部門的建議,只是一種謹慎處理。這些感染完全有可能是肢體接觸時碰觸到了痘癥、結痂等導致[9]。
雖然這次猴痘暴發有以上讓人擔憂的“意外”特征,但很多信息指向這仍然是那個我們了解不少的猴痘病毒。
從歐洲多個國家提供的測序結果看,這次引起暴發的是病死率更低的西非株[1]。目前非洲外未出現死亡病例,大部分感染從已有信息看并不嚴重,似乎也符合西非株致病性更弱的特點。
實際上,從暴發的嚴重性看,更需要密切關注的是非洲五個國家的情況[1]:
表2.非洲五國(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剛果民主共和國、尼日利亞、剛果共和國)猴痘疫情
五個非洲國家累積猴痘感染超過1300例,其中死亡69例。最為嚴重的剛果民主共和國截至5月上旬,共有1284例感染,58例死亡。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非洲今年一直處于猴痘感染的局部流行狀態,這無疑也增加了感染向世界其它地區擴散的風險。而非洲外看到的感染,可能正是這種擴散風險的實際表現。
應對猴痘病毒,我們有什么工具?
最近網上一些文章極度擔憂猴痘無藥可治,這也是非常片面的說法。
目前確實沒有已經驗證對猴痘有效的治療藥物,但這不是說我們對猴痘就束手無策。
首先,大部分猴痘感染本身是相對輕微的,感染者不會有生命危險。因此,大部分感染者只需要一定的維持治療,不必為沒有特效藥而恐慌。
其次,由于與天花病毒類似,天花疫苗對猴痘病毒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根據非洲等地的歷史數據,天花疫苗接種對猴痘的有效性約為85%[1]。不過,隨著天花被滅絕,全世界大部分地方早已不再大規模接種天花疫苗。因此人群對猴痘的免疫防護是比較弱的。可是,在重點人群中使用天花疫苗仍能幫助我們應對這次的猴痘暴發。
猴痘病毒相對較長的潛伏期意味著即使是暴露后,接種天花疫苗也可能起暴露后預防的作用。對于高風險的接觸者——比如感染者的家人、醫務人員等,可以考慮在接觸病患后盡快接種天花疫苗,根據以往研究,在接觸后4天內接種或許會有更好的效果[1]。
在抗病毒藥物上,替可維利馬(tecovirimat)被一些國家批準用于猴痘病毒的治療。不過由于過往猴痘感染疫情非常局限,這類抗病毒藥物更多是依據動物實驗的證據,然后有一些同情用藥的個案,臨床有效性談不上充分。
例如,英國研究人員于今年5月24日在《柳葉刀》發表了一篇論文,回顧分析了該國2018-2021年的7例猴痘感染病例[12]。其中有一位感染者使用了替可維利馬治療,在服藥后無論是載毒量還是臨床癥狀都出現改善。不過這樣的個例顯然不足以證明藥物有效性。但如果猴痘疫情進一步擴散,或開始有病人出現較重的病癥,那么此類抗病毒藥至少作為同情用藥,仍是一種選擇。
除了這些疫苗與藥物外,我們也不要忘了基于流行病學調研的隔離感染者、減少密接風險等方法的用處。從基因組測序結果看,這次暴發的猴痘病毒與以往沒有太大差異[1]。再結合現在的病例追蹤,猴痘仍是一個傳播力不那么強,需要密切接觸才能傳染的疾病。對有疑似痘癥癥狀的人做更密切地排查、及時阻斷傳播,會是非常重要的應對措施,也極有可能起效。
當然,有這些應對工具,并不意味著現在的猴痘疫情不是一種挑戰。
一方面,不少國家的實際感染數可能要比現在統計出來得多得多。在5月29日的猴痘疫情更新中,WHO匯總的病例總數是截至5月26日257例,但當時不少國家仍有很多疑似病例尚在分析。5月31日,WHO猴痘技術工作小組的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已表示,病例數上升到了550例,波及30個國家[13]。截至6月2日,病例數量又上升至643例[14]。這無疑意味著病毒擴散程度比以往要嚴重,也需要更多國家和地區參與防控。
另一方面,無論是天花疫苗還是替可維利馬等潛在藥物,全球現有的庫存是有限的[1]。現階段除少數高風險人群外,絕大部分人不會需要補種天花疫苗,也不會需要用到抗病毒藥物。但猴痘病毒已經波及到如此多的國家,如何分配庫存藥物來起到最大作用,并及時擴充儲備,將會是一項挑戰。
但是,我們沒必要對現在的猴痘疫情恐慌。當前人類面臨的威脅是:如果不及時控制,猴痘病毒進一步擴散,萬一出現較穩定的人群感染,那么我們就有要長期應對這個病毒的危險。WHO以及各國公衛組織不斷更新信息,改進應對方案,不是要讓大家人心惶惶,擔心猴痘是下一個新冠,而是希望通過加強疑似病例的篩查,及早控制病毒擴散。
從傳染性、擴散范圍以及總體病例數來說,猴痘都不能與新冠相比。不過二者都具有野生動物到人的初始入侵路線。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我們與自然界的“沖突”也有愈演愈烈之勢,這其中就包括各種自然宿主本是野生動物的病毒不斷“入侵”我們的生活。如何應對這種長期的新型傳染病威脅,或許是今后公共衛生領域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
參考資料
[1]?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2-DON388
[2]?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2-DON385
[3]?https://www.cdc.gov/poxvirus/monkeypox/about.html
[4]?https://africacdc.org/disease/monkeypox/
[5]?https://www.cdc.gov/poxvirus/monkeypox/outbreak/us-outbreaks.html
[6]?https://www.gov.uk/government/publications/principles-for-monkeypox-control-in-the-uk-4-nations-consensus-statement/principles-for-monkeypox-control-in-the-uk-4-nations-consensus-statement#:~:text=There%20are%202%20clades%20of,occasionally%20exported%20to%20other%20regions.
[7]?https://www.cdc.gov/poxvirus/monkeypox/symptoms.html
[8]?https://www.fda.gov/vaccines-blood-biologics/vaccines/smallpox
[9]?https://www.cdc.gov/poxvirus/monkeypox/transmission.html
[10]?https://www.cnbc.com/2022/05/20/what-is-monkeypox-and-how-dangerous-is-it-cases-are-rising-globally.html
[11]?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public-health-agencies-issue-monkeypox-guidance-to-control-transmission
[12]?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2)00228-6/fulltext
[13]?https://www.cnn.com/2022/05/31/health/monkeypox-update-who/index.html
[14]?https://www.cnn.com/2022/06/02/health/monkeypox-endemic-silent-spread/index.html
撰文?|?周葉斌(美國阿拉巴馬大學伯明翰分校博士)
上一篇:未成年人如何用好社交App?
下一篇:天花疫苗能防猴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