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專家:脆弱人群應躲開第一波感染 真相竟是這樣太崩潰了!更重要的是,各地要構建新冠肺炎相關癥狀患者分級診療服務網絡。具體的做法是,統籌現有醫療資源,以地級市、縣為單位,按照分區包片原則,規劃覆蓋轄區內所有常住人口的若干網格,每個網格內組建1個醫聯體(包括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或依托現有醫聯體將轄區內所有居民納入管理。
12月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小組發布放寬疫情防控的“新十條”措施,明確提出不得采取各種形式的臨時封控;進一步縮小核酸檢測范圍、減少頻次;具備居家隔離條件的無癥狀感染者和輕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離。
近日,全國很多城市也都陸續公布了一系列“放寬”新政。其中,“進入商場、寫字樓等公共場所不再需要提供核酸檢測陰性報告”、“乘坐飛機火車出行不需要查驗核酸”——這些政策將會明顯改善城市的人口流動性,但同時意味著,新冠病毒的社會面感染人數會迅速增長。
“根據數學模型測算,當第一波大規模沖擊達到最高峰時,我們人群中的感染率可能達到60%左右,隨后會逐步回落到一個平穩期,最終我們可能80%-90%的人都會經歷感染。”聯防聯控機制專家組成員馮子健12月6日在清華大學的一個講座中發表觀點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