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女子陪閨蜜就診自己卻被查出癌癥 崩潰至極內幕簡直太嚇人了!鐘劍波介紹,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腫瘤之一,多見于中年以上膚色較淺的成人,尤其是日曬較多的戶外工作者。由于與日曬有關,所以基底細胞癌好發于曝光部位,如面部、耳部、手背和前臂等。
鐘劍波先是讓胡阿姨放寬心。“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沒啥大礙。”鐘劍波說,“但李阿姨,你臉上的痣……”
“我?”李阿姨愣住了,“我臉上的痣很多年了呀,有一些還是做飯的時候油燙的。”
為了進一步看清細微結構,鐘劍波使用了皮膚鏡。鏡下所見進一步證實了他心里的疑惑,高度懷疑是皮膚科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基底細胞癌。
鐘劍波鄭重地說,幸好你來得早。
經過與家屬的溝通,鐘劍波盡快為患者安排了手術。術后病理證實,這顆“痣”確實是基底細胞癌。患者術后愈合很好,不影響外形。
“我想想都后怕,幸虧鐘醫生經驗豐富一眼就看出來了,否則后果不堪設想。”李阿姨說。
最常見的皮膚腫瘤之一,
好發于曝光部位
鐘劍波介紹,基底細胞癌是最常見的皮膚腫瘤之一,多見于中年以上膚色較淺的成人,尤其是日曬較多的戶外工作者。由于與日曬有關,所以基底細胞癌好發于曝光部位,如面部、耳部、手背和前臂等。
基底細胞癌在臨床上分為結節型、淺表型、硬化型、色素型、纖維上皮瘤型,其中結節型最常見。“由于中國人的‘基底細胞癌’很多呈黑色或褐色,所以在發病早期極易誤診為色素痣。”鐘劍波說。“如果誤診或者治療手段不當,會延誤最佳的治療時間。”
因此,他強調,當面部、鼻部出現以下這些情況的“小疙瘩”時,如短時間內快速變大、形狀不規則、凸起、瘙癢、顏色與膚色不一致、疼痛、破潰久不愈合、感染、糜爛等,千萬不能掉以輕心,尤其是舊瘡疤出現潰破、糜爛或結節突起時,要更為當心,必須及時到醫院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