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无遮挡_亚洲小说欧美另类婷婷_国语产色综合_亚洲久久一区

當前位置:搜錯網>奇聞異事 >   正文

武漢國博用特效“加建”太空電梯 真相揭露真的令人大吃一驚

導讀:武漢國博用特效“加建”太空電梯 真相揭露真的令人大吃一驚。23日,中國建筑官方賬號發布一了段視頻,用特效在武漢國際博覽中心“加建”了一座“太空電梯”。

紅星新聞:《流浪地球2》上映后,有觀眾直言特效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天花板”,您如何看待這樣的評價?

武漢國博用特效“加建”太空電梯 真相揭露真的令人大吃一驚

徐建:我覺得不是,其實這是觀眾的包容吧,我們自己知道很多地方做得還不完善。但是有一點我還挺自豪的,就是這個項目這么大的量,我們能在比較緊的單位時間內把它統一規劃、管理、完成,而且沒超時沒超支,整個對項目的計劃和管理還是給了我一個驚喜,我覺得這個能力是比較先進的,可能放到全球,哪怕放到非常先進的好萊塢工業體系下,他們也不一定能做到。但是如果從單獨鏡頭的完成指標來說,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紅星新聞:《流浪地球2》很多場面都非常震撼,制作相對比較復雜、難度比較大的場面有哪些?

徐建:我覺得從兩方面來說吧,如果從工作量來說,其實有兩組鏡頭工作量比較大。一組是開篇的那個建造中的發動機的展示,一組是太空電梯,就是那個大家都很興奮的長鏡頭,這兩組鏡頭工作量非常大。太空電梯的資產就已經達到了9000多萬個零部件,它的面數有300多億個面,然后燈光有26萬盞燈,到最后那個文件我們拆成了十幾個文件才做出來的,它的體量非常大,從花錢上看是最貴的。

然后從藝術創作的角度上來說,其實是有兩個鏡頭的難度超過了剛才說的這兩組體量非常大的鏡頭。一個是在戰場上年輕的劉培強(吳京扮演)第一次摘下墨鏡亮相,它在整個開篇就定了觀眾到底能不能相信我們年輕化這個人的表演是真的,所以那個鏡頭我們基本上在青島開機的時候就開始測試,一直做到最后影片完成。然后還有一個鏡頭也比較難,就是在鏡屋里的時候華哥(劉德華)把丫丫的數據上傳了之后,那個玻璃上最開始是反射的華哥的倒影,然后玻璃被擊碎,看著兩顆電擊槍的子彈打進來,鏡頭一直跟著這兩顆子彈,一直到打到華哥的身上,然后華哥倒地。這個鏡頭其實是代表了這個角色在戲里的情緒和人生轉變的一個重大的情節點,它所承載的就是整個人物轉變的一個任務,所以這個鏡頭基本上也是從開始拿到素材,一直做到最后一刻。

當一個鏡頭承載的不光是拿特效去給觀眾視覺轟炸,還承載了故事和人物的建立以及轉折這么大任務的時候,你所有的視效元素,哪怕你看華哥被擊倒那個(鏡頭),里面其實大多數是一些玻璃片在轉,但是每個玻璃片轉的角度、光線、節奏,都是要符合那個鏡頭所傳達的情緒,所以這塊兒我覺得反而是最難的。

紅星新聞:和我們分享一下《流浪地球2》和《流浪地球》相比,視效技術上有哪些突破?

徐建:《流浪地球》其實從大的視覺類型上只有兩種,一種是冰原上,就是在冰雪環境下的一種視覺呈現;還有一種就是空間站,基本上就這兩種大的視效類型了,然后在《流浪地球2》上,我們有應用基地、地面地下、水面水下,還有空間站內和空間站外、月球表面,它的視效類型更豐富了。那我們在之前的這些沒嘗試過的環境表現上其實是做了一次新的突破。

更大的突破其實是來源于大家看不到的東西——不是說你在鏡頭里能看到那些東西,而是我剛才講過的,整個視效大任務的管理和分配,我覺得這是一個巨大的突破。就是在幾年前我們根本不敢想在這么緊的單位周期內,能把這么大的視效量在統一標準下完成。就像郭帆導演經常說的就是一個視效團隊的工業化的體現,不是說你能單獨死磕一個鏡頭,能把它做得多精美,能媲美好萊塢級別,而是你在一個單位時間內能批量生產,能做1000個統一標準的鏡頭,所以我覺得在這方面才是我們最大的突破。

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

紅星新聞:不久前《流浪地球2》成都路演,您說到電影中的空戰部分和“太空電梯”成都的MOREVFX公司有參與制作,能否詳細介紹下相關情況?

徐建:成都公司主要承載了太空電梯發射平臺的地面部分,然后還有空戰的部分,那這兩個部分基本上是北京這邊把資產做完,把動畫鏡頭擺完,他們接下去做燈光渲染、特效合成這部分。他們其實進得比較晚,他們應該是(去年)九月份才進的,然后那邊應該有110人左右參與了這個項目,他們基本上全天候待命地制作、讀反饋,然后及時給出修改意見,非常辛苦。

紅星新聞:MOREVFX成都子公司成立將近5年,目前是否適應成都的創業環境?未來有什么打算?

徐建:整個發展還比較穩定,其實成都游戲產業比較發達,在人才上跟我們有一定的競爭關系。目前穩步發展吧,因為成都的團隊不管從管理團隊還是從創作制作的環節上,這幾年都有很大的提升。最開始成都公司剛成立的時候,他們只有四五個人參與了《流浪地球》這個項目,到現在能全員參與,就證明了他們不管是管理還是制作能力上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紅星新聞:您之前在知乎上分享了一篇關于電影幕后制作的帖子里提到“中國的視效一直在追趕好萊塢大廠,但是今天,從《流浪地球2》開始,我們要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您對這句話怎么解讀?

徐建:在技術應用上,我們其實跟好萊塢還是有一定的距離的,這也不是說全方位的,只是在某些特殊的類型上,譬如說寫實生物這塊兒我們還沒法達到像《阿凡達》純數字人那樣逼真的能力,但是像我提到的制片管理、統籌安排這些方面,我覺得我們已經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而且我們還會在這條路上繼續發掘更適合中國電影土壤的方式。

紅星新聞:對于中國科幻電影未來的發展,您有什么看法呢?

徐建:因為畢竟現在的產量還很低,我們希望它達到質變,其實質變的前提是先要有量變,所以也希望整個社會能提供給科幻電影更多更好的土壤,能讓更多類型的科幻電影出現,這樣的話我們才能有更大的飛躍。

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