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東方時尚大股東“頂風”違規減持 事件始末是什么?東方時尚(603377.SH)8月30日公告稱,控股股東在此前的28日,通過大宗交易減持了持有的340萬股公司股份。而就在其大股東減持前一天,監管剛剛發布了新的減持規則。
公開資料顯示,東方時尚以培訓駕駛員業務起家,主營業務是駕駛員培訓、民用航空器駕駛員培訓等,近年來經營情況不佳,其凈利潤連續三年下滑。
財報顯示,2020年至2022年,該公司凈利潤同比分別下降34.07%、5.42%、128.35%。今年上半年471.41萬元的凈利潤,同比大幅下降71.61%。
除了業績堪憂,東方時尚的股價也已處于破發狀態。6月中旬上漲到8.65元的年內高點后,就持續震蕩走低,近日更是“斷崖式”下跌,8月28日收盤價為6.45元/股,較11.14元/股的發行價,已經下跌40%以上。而6.29元/股的最新收盤價,更是較發行價下跌了43.54%。
東方投資減持引起投資者質疑。有投資者在股吧中稱,按照減持新規,上市公司股價存在破發情形時,大股東不得在二級市場減持公司股份,在股價深度破發的情況下,東方時尚控股股東仍大舉減持涉嫌違規。
按照最新規定,上市公司存在破發、破凈,或最近三年未現金分紅、累計現金分紅金額低于最近三年年均凈利潤30%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得通過二級市場減持本公司股份。
“理解有誤”成避責“靈丹妙藥”
東方時尚及其控股股東,并不是第一家以“不了解情況”為由,為違規減持辯解、當作“擋箭牌”的上市公司。
公開披露顯示,2022年12月29日~2023年1月11日,旭升集團(603305.SH)原董事長徐旭東共減持公司股份1931萬股,按交易均價計算,其減持金額達到6.6億元,其中674萬股屬于違規減持,對應金額超過2億元。
徐旭東的違規減持,主要是違反了減持細則中,大股東減持或者特定股東采用集中競價減持,任意連續90日內,減持股份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1%的規定。
對于徐旭東上述行為,旭升集團解釋稱,主要是股東本人對減持股份數量計算有誤,造成了違規減持。
無獨有偶,中胤時尚(300901.SZ)7月3日也在公告中解釋稱,股東因對《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相關條款理解不充分,導致了違規交易行為。此次違規減持合計349萬股,按交易期股票均價計算,約3900萬元。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上市公司股東違規減持有所增加。截至8月31日,共有44家上市公司披露股東違規減持。而在2019年至2022年,這一數字分別是31家、26家、41家、35家。
披露還顯示,今年發生違規減持的上市公司,涉及人員包括董監高和核心技術人員等中高級管理人員,在披露原因及致歉時,這些公司往往用“不知情”、“不懂新規”作為理由。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指出,在監管“零容忍”的背景下,上市公司違規行為卻“屢禁不止”,一方面是在注冊制背景下,資本市場帶來了更多的上市主體;另一方面,屢屢以“不知情”“誤解讀”作為“擋箭牌,是上市公司對新規的“懈怠”,需要引起監管重視。
“不理解不能作為免責理由,不但不應該免責,甚至應該作為認錯態度不真誠的表現。”某證券律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業內建議提高違規成本
針對屢屢出現的以主觀原因,逃避違規減持責任的現象,業內人士認為,應提升相關主體的違法違規成本。
“違規主體的處罰程度以其行為的原因來界定,彈性空間較大,相關責任主體往往以主觀原因避責。”某上市公司協會董事會秘書委員會成員說,當前,這一行為的界定存在一定難度,上市公司股東規減持或短線交易,都進行了及時的信息披露,以主觀原因作為解釋理由加大了監管的難度,但不代表相關上市公司能逃避責任。
“另外,一旦有典型的處罰案例出現,違規減持主體也會考慮相應的后果,如果代價太大,他們肯定會遵守規則。”某證券公司法務人員說,應加大違法違規成本。
“上市公司與股東密切相關,監管法律法規一旦發布,上市公司立刻組織學習,不應以‘不知情’作為‘擋箭牌’。”前述證券法律師對記者稱,股東出現違法違規行為,上市公司也負有一定責任。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監管進一步規范減持行為,長期有利于市場穩定健康發展。通過限制股東減持,進一步引導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規范、理性、有序減持股份,但部分公司仍舊存在的“僥幸心理”不可取,應主動遵守新規,更加專注主業,注重提升公司治理能力,提高盈利水平和分紅能力,推動公司經營更加穩健發展。
上一篇:學校回應宿舍床鋪緊挨無縫隙 照片曝光直接讓人大呼意外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