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媒體:鄭州需要一場煙火秀 具體是什么情況?聽到這個問題,估計很多人心中都會一片索然。因為大氣污染防治的需要,自2016年1月1日,鄭州禁止燃放煙花爆竹之后,那些頭頂轟然的熱烈,那些夜空中炫目的流光
這一年的鄭州和我們格外不易,或許我們真的應該認真討論一下,我們的城市和新年,是否仍需要一場煙火了。
當然,我們需要的不是禁燃禁放的“躺平”。燃放煙花爆竹會顯著污染空氣,也影響高層住戶的安全。近年來,鄭州空氣質量持續好轉,成果來之不易。我們想討論的是,如果在特定區域、使用環保煙花、做好降塵措施的前提下,由鄭州來組織一場煙火秀,是否可行。
(一)新年的儀式感
去年元旦,鄭州如意湖邊人頭攢動。人們期待著零點,會出現一個流光溢彩的“玉米樓”。然而因為疫情防控原因,為了避免人員聚集,那夜的會展中心,沒有鐘聲、沒有燈光秀,只有落寞散去的人群,小聲互道著新年快樂,走過一個個昏黃的路燈。
燈光暗淡的“玉米樓”,成了多少人的新年遺憾。
今年以來,年初、年中、年末的三次共長達80天左右的封控,遏止了疫情蔓延,也極大考驗了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
現在隨著“二十條”的出臺和防疫政策的持續優化,公眾對于奧密克戎的看法已經更加科學和理性。
生活雖已步入正軌,但新冠所留的心理創傷卻仍在。
中科院院士陸林推測,新冠疫情對人類心理層面的影響將持續至少20年。他給出的一份數據顯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全球新增超過7000萬抑郁癥患者,9000萬焦慮癥患者,數億人出現睡眠障礙等問題。
疫情導致的社交孤立、對病毒的恐懼、經濟上的擔憂等,正在加劇焦慮和抑郁情緒。而一個有煙火相伴、有家人相聚的暖意融融、熱熱鬧鬧的新年,無疑有著巨大的心理療愈能力。
(二)污染物的存在感
近年來,隨著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不懈努力,空氣質量狀況已得到大幅度改善。
以我省10月份環境空氣質量為例,優良天數達到了84.1%,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例為0,而在10月份我省省轄市(示范區)環境空氣質量排名中,鄭州更是全面逆襲,摘得桂冠。
可以說河南空氣質量更好了,鄭州空氣質量也更好了。
除了環境空氣質量的大幅改善之外,口罩也進一步削弱了空氣污染物對于身體的危害。
據悉,煙花的主要污染物為PM10和PM2.5。對于我們普遍佩戴的一次性醫用口罩,可以阻擋一些粗大的顆粒,而N95口罩則可以阻攔PM10和PM2.5。所以如果選擇了合適的口罩,是可以抵御煙花燃放現場的主要污染物的。
另外,不含重金屬和硫元素環保煙花已經存在多年,很多國家級大型慶?;顒佣疾捎眠^環保煙花方案。
可以推測,在“居民戴口罩、煙花也環保”的加持下,再合理選擇煙花燃放地點與燃放數量,同時現場做好防塵措施,空氣污染物的“存在感”,或將進一步降低。
(三)公眾的期待感
疫情以來,許多公共活動被迫或主動取消。從大型演唱會到室內文藝演出,能“云上”的“云上”,能“虛擬”的“虛擬”。一年來,能參加參與的公共活動屈指可數。
特別是經過了長達一個半月的“封控”,隨著世界杯的開幕,人們對于參與集體慶?;顒拥钠诖幸?ldquo;拉滿”。此時,如果能有一場屬于鄭州的新年煙火秀,那么不僅能增添氣氛,增加跨年的儀式感,更能振奮人心,幫助公眾盡快告別悲愴和悲觀、投入生產和生活。
新年,蘊含著巨大的力量。它能彌合裂痕,也能治愈傷痛。很多人將其視為終點,用來卸下累累包袱,很多人將其視為起點,用來積蓄前行動力。
在幾乎所有人都在收拾情緒,奔赴新生活那一刻,真的需要一場絢爛奪目的煙火,需要一次彼此鼓勵的擁抱,需要一場酣暢淋漓的歡呼。
雖然說了這么多,但集中燃放煙花,依然面臨諸多現實困難,從政績方面考量,可能還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小事兒。但是即便沒有煙花,公眾也期待,我們生活的城市,能夠拿出更多耐心和細心,讓這個啟程的時刻,多一些人文溫情。
青春才幾年,疫情已三年。宣傳時總愛用:城市的煙火氣回來了。那么迎接城市的煙火氣,為什么不索性就用一場煙火?